[新奇有趣]你不可不知的病毒,伊波拉




近期疫情
伊波拉目前共發現4種品系。兩種分別命名為EBO-Z(Ebola-Zaire,薩伊伊波拉)和EBO-S(Ebola-Sudan,蘇丹伊波拉)在1976年被確認。相對於薩伊伊波拉的90%的死亡率,在蘇丹爆發的伊波拉病毒的死亡率較低,約為50%。1990年,相似的病毒在從菲律賓進口到美國維吉尼亞州雷斯頓的猴子中發現。這種病毒被命名為Ebola-Reston。

更進一步的爆發發生在薩伊/剛果民主共和國(1995年、2003年和2012年[13])、加彭(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2001年和2002年)、烏干達(2000年、2012年[14])、南非(1996年)、美國德州(1989年、1990年和1996年)、蘇丹(2004年)和西非(爆發於幾內亞,2014年西非伊波拉病毒疫情)(2014年)。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2014年7月29日表示,自2014年3月以來,幾內亞、賴比瑞亞與獅子山1201人感染伊波拉病毒、672人死亡。

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英語:Ebola)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可導致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罹患此病可致人於死,包含數種不同程度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痠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多發性器官衰竭。

此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河命名(該國舊稱薩伊),此地接近首次爆發的部落,剛果仍是最近四次爆發的所在地,包括2005年5月的一次大流行。

伊波拉是人畜共通病毒,通常藉由體液、黏膜、皮膚等接觸造成感染。儘管世界衛生組織苦心研究,至今仍沒有辨認出任何有能力在爆發時存活的動物宿主,目前認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為伊波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證實有效,伊波拉被列為生物性危害第四級病毒,也同時被視為是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預防
1、在流行地區,避免接觸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
2、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或其屍體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病患禁止性行為,直到確定精液無病毒為止。
3、醫護人員需提高警覺並配戴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


傳播方式
體液傳染,空氣傳染(只可生存一段時間)。
儘管伊波拉病毒來勢洶洶,但仍有一些人能倖存下來。他們須經常接受檢查,以確保其體液里不含有病毒。據悉,男患者痊癒40天後還能通過性行為把病毒傳播給他人。這種病毒通過接觸被感染的人或者動物血液、分泌物、器官或者其他體液傳播。因此,醫護工作者和患者家屬最容易被感染。

本文資訊參考:維基百科

張貼留言

為了防止廣告留言,留言皆會看過但不一定會發佈,檔案有需要更新或是有缺失可留言告知,謝謝您。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

主題圖片來源:fpm


本網站已依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警告︰您將下載之檔案內容需滿十八歲方可瀏覽或遊玩。

若您「滿十八歲」,將前往下載此檔案,您必需了解並同意裸體內容及清楚性活動描述不對您造成冒犯或騷擾,且您已經遵守所在地區的法律規範。

若您尚「未滿十八歲」,請點選離開。


注意:下載本站檔案即同意我們的「免責聲明